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,中央网信办、教育部、公安部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、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妇联、国家禁毒办共同发起以“守护青春,远离滥用”主题的防范青少年滥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网络集中宣传活动,并联合发出了倡议书。此次活动发布的倡议内容十分关键。
现状:青少年面临的成瘾风险
一些青少年由于对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了解不足,在社会,尤其是网络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不良信息的诱导、欺骗下,滥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情况时有发生。这不仅容易诱发恶性犯罪,引发肇事肇祸等案事件,更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。
警惕新型毒品伪装
在生活中,新型毒品善于伪装,毒贩的骗术更是层出不穷。所谓的 “提神”“减肥”“解压” 等说辞,都是毒贩精心编造的谎言。“上头电子烟”、伪装成零食的新型毒品,这些看似新奇有趣的东西,实则是包裹着糖衣的陷阱。青少年们在娱乐场所、陌生聚会,甚至是网络社群、虚拟游戏、日常上网冲浪时,都要时刻保持清醒,不管 “毒饵” 包装得多么酷炫,都绝不能上钩。遇到可疑邀约,要果断拒绝;面对诱惑,直接 “拉黑”。
家庭的守护责任
家庭在防范青少年涉毒问题上,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家长们要多给孩子科普安全用药知识,培养他们健康的上网习惯。鼓励孩子通过运动释放压力,用创作激发热情,帮助孩子远离成瘾风险。日常要多倾听孩子的烦恼,做他们的知心人,帮孩子远离不良 “毒” 友。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情绪异常、行为失控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帮助。绝不能因为溺爱、冷漠、责骂、放任,将孩子推向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深渊。
全社会的共同使命
禁毒,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,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。我们每一个人,如果发现涉毒线索,都应立即举报,绝不能冷漠旁观。社会各界也应加强科普教育,揭开毒品的伪装;净化网络环境,防范网上涉毒风险。大家共同行动起来,切断毒品传播链,为青少年筑牢无毒的坚实屏障。
倡议书全文如下:
亲爱的同学们、家长们、社会各界的朋友们:
近年来,我国毒品滥用情况出现新变化,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问题快速蔓延,种类繁多、衍变加快、危害加大,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,是民族的希望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,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。为此,我们郑重倡议:
擦亮双眼,认清危害。你们是否知道,有些“药”能治病,也能让青春瞬间崩塌。依托咪酯、右美沙芬、曲马多……这些看似普通的药品,同时也是我国规定管制的麻精药品,过量使用即成“毒”!轻则使人成瘾、失控,诱发焦虑抑郁,重则导致暴力行为甚至死亡。请务必遵医嘱用药,切勿过量,非医疗目的滥用麻精药品即是吸毒违法行为。
拒绝诱惑,勇敢说“不”。新型毒品善伪装,毒贩骗术层出不穷,警惕“无害”谎言骗术,“提神”“减肥”“解压”都是毒贩处心积虑编造的剧本,“上头电子烟”、伪装成零食的新型毒品都是糖衣包裹的陷阱。娱乐场所、陌生聚会、网络社群、虚拟游戏、指尖冲浪要清醒,“毒饵”再酷别上钩。拒绝无需理由——对可疑邀约果断说“不”,对诱惑直接“拉黑”!
家庭关爱,共同守护。家的温度是最好的防毒盾牌。科普安全用药知识、培养健康上网习惯,倡导用运动释放压力,以创作激发热情,帮助孩子远离成瘾风险。倾听孩子的烦恼,成为他们的“情绪树洞”,驱散不良“毒”友。若孩子出现情绪异常、行为失控,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帮助。别让溺爱、冷漠、责骂、放任,将孩子推向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深渊。用积极的生活态度,为孩子点亮人生灯塔。
全民行动,织密护网。禁毒,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青年一代的成长,需要我们共同守护。发现涉毒线索立即举报,拒绝冷漠旁观;加强科普教育,揭穿毒品“隐形衣”;净化网络环境,防范网上涉毒风险。社会各界共同行动,切断毒品传播链,筑牢无毒的铁壁铜墙!
让我们以爱为盾,科学为剑,秉持“健康人生、绿色无毒”理念,全力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。携手同行,多措并举,给孩子们一个无毒人生、美好未来!为青春守护一片纯净蓝天!
(原文链接: 七部门联合倡议:守护青少年远离网络涉毒风险)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。
推荐阅读(点击标题):
成都新生堂妇女儿童医院2024年最新数据指标:全年顺产率87.24%,有意愿试产的瘢痕子宫顺产率91.17%,侧切率1.65%,出院母乳喂养率92.22%。
快乐孕育,享受顺产,温柔分娩新生堂!
找不到对应内容
发表评论